头像

吕亚茹

职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部门: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党委、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学科: 力学

教学部门:

电话:

邮件: yaru419828@163.com

办公地址: 南京市江宁区佛城西路8号

通讯地址: 南京市江宁区佛城西路8号

邮编: 211100

45 访问

个人简介

吕亚茹,19874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河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教授,硕/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率相关理论及工程应用。目前,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SCI、EI论文分别为30、20篇,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中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2、军委科技委项目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1项等,主持科研经费700余万元。获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博士后香江学者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河海大学“大禹学者”第四层次等人才资助。获得省部级及军队科技奖5项,其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获得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学术荣誉。目前为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ISSMGE)技术委员会 TC303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等。


个人资料

  • 姓名: 吕亚茹
  • 性别:
  • 学位: 博士
  • 出生年月: 1987-04-15 00:00:00.0
  •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 毕业院校: 河海大学

教育经历

  • 2012.12-2013.06,香港科技大学,岩土工程,联合培养
  • 2011-2014,河海大学,岩土工程,博士
  • 2009-2011,河海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
  • 2005-2009,河南财经学院,工程管理,学士

工作经历

  • 2015.09-2018.03,陆军工程大学,科研
  • 2017.01-2018.12,香港科技大学,科研
  • 2018.03-至今,河海大学力材院,教学科研

研究领域

岩土率相关理论与工程应用

(1)土体中高应变率特性及率相关本构模型

(2)岩土数值计算方法

(3)桩基高应变率检测等率相关应用


科研项目

  • 1、中高应变率下钙质砂的动态特性及细观机理研究,2018.01-2021.12,2018.1,吕亚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陆军工程大学,51779264
  • 2、高速铁路XCC桩-板结构承载特性与变形机理研究,2015.1-2017.12,2015.1,吕亚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解放军理工大学,51408607
  • 3、钙质砂中桩基承载变形机理及时间效应研究,2017.7-2020.6,2017.7,吕亚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陆军工程大学,BK20171399,江苏省科技厅
  • 4、钙质砂动态力学特性研究,2016.1-2018.1,2016.1,吕亚茹,中国博士后面上一等,解放军理工大学,2016M592932,中国博士后基金委
  • 5、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7.10-2020.12,2018.10,吕亚茹,××科技委,河海大学
  • 6、中央高校业务费,2018.03-2019.12,2018.03,吕亚茹,河海大学,河海大学,2018B05014
  • 7、钙质砂应变率效应及与地下库爆炸联动响应机制研究,2022-2026,2023,吕亚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河海大学,工材水利,5227909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8、***岩土体中***特性及评价方法,2022.10-2025.10,2022.10,吕亚茹,军委科技委,河海大学,****,***,军委科技委
  • 9、珊瑚砂抗冲击性能试验,2023.07-2023.10,2023.07,吕亚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河海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
  • 10、***试验,2024-2025,2024,吕亚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河海大学,****,2024300170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

论文

  • 1、Geometric effects on piles in consolidating ground: centrifuge and numerical modeling,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CE),SCI: WOS 000407327100005,2017,Yaru Lv,143(9): 04017040
  • 2、Comparative study of coral sand and silica sand in creep under general stress states,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SCI: WOS 000413922000008,2017,Yaru Lv,54(11): 1601-1611
  • 3、Geometrical effects on the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of pile groups: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analysis,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SCI: WOS:000430816400013,2018,Yaru Lv, 55(5): 749-757
  • 4、Moisture effects on the undrained dynamic behaviour of calcareous sand at high strain rates,Geotechnical Testing Journal,SCI,2019,Yaru,42(3)
  • 5、One-dimensional dynamic compressive behavior of dry calcareous sand at high strain rates ,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SCI,2018,10(6)
  • 6、Numer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hypoplastic model for SPH analysis of soil 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extremely large deformation,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SCI,2024,Hongcheng Jiao,Hohai University,Yaru Lv,Ding Chen,Yaru Lv,Hohai University,166(2024): 106014
  • 7、SHPB experiments and FDM-DEM coupled simulations on calcareous sand under uniaxial to triaxial deform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SCI,2023,Yaru Lv,Hohai University,Lin Wu,Yuchen Su,Yaru Lv,Hohai University, 2023, 181: 104751
  • 8、Effects of internal pore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rine calcareous sand particles,Acta Geotechnica,SCI,2021,Yaru Lv,Hohai University,Xin Li,Chengfei Fan,Yuchen Su,Hohai University,16:3209–3228
  • 9、 Effects of particle size on dynamic constitutive relation and energy absorption of calcareous sand,Powder Technology,SCI,2019,Yaru Lv,Hohai University,Yuan Wang,Dianjun Zuo,Yuan Wang,Hohai University,356: 21-30
  • 10、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particle breakage of calcareous sand from low to high strain rates,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SCI,2024,Yaru Lv,Hohai University,Jieming Hu,Dongdong Zhang,Yuchen Su,Hohai University,录用待刊

科技成果

  • 1、一种自动控制落距的砂雨装置和使用方法,ZL2013 10506570.3,河海大学,发明专利,授权
  • 2、复合材料网架结构加筋混凝土组合桩及其施工方法,ZL201510460706.0,解放军理工大学,发明,发明
  • 3、一种超长PCC桩桩模双层套管连接段及沉模连接方法,ZL201110152070.5,河海大学,发明专利,授权
  • 4、沉管灌注桩混凝土灌注高度的实时测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ZL201510460120.4,解放军理工大学,发明专利,授权
  • 5、一种注射式填缝装置,ZL201620749911.9,解放军理工大学,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 6、一种引孔后注浆填缝装置,ZL201620751508.X,解放军理工大学,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 7、一种内钢管喇叭形现浇大直径管桩双层套管装置,2015-04-07,土木与交通学院党委、土木与交通学院,实用新型,3
  • 8、一种现浇大直径管桩活瓣桩靴辅助打开装置,2015-04-07,土木与交通学院党委、土木与交通学院,实用新型,3
  • 9、一种加强片外旋式钉刺锚固桩及施工方法,202011501794,河海大学,发明专利,授权
  • 10、一种扩臂快速锚锭装置及施工方法,202010090494,河海大学,发明专利,授权
  • 11、一种钉形劲芯桩及其施工方法,2018110085930,河海大学,发明专利,授权
  • 12、一种可连接式螺旋板深层强夯装置及其施工方法,201910492125,河海大学,发明专利,授权
  • 13、一种可模拟原型应力状态的桩基缩尺模型试验装置,201910388900,河海大学,发明专利,授权
  • 14、一种快速锚固应急桥拉索的预应力轻型桩及其施工方法,201910428801,河海大学,发明专利,授权
  • 15、一种机械式轻型钉刺锚固桩及施工方法,202011508230,河海大学,发明专利,授权

开授课程

  • 1、力学学科前沿专题讲座,研究生,28,18
  • 2、塑性力学,本科生,59,32
  • 3、塑性力学,本科生,24,32

教学成果

获得教学成果如下:

2022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020 第三届江苏省力学创新创意竞赛特等奖

2020 第三届江苏省力学创新创意竞赛二等奖

2022 河海大学“优秀班导师”

2023 范钦珊力学奖教金

2023 参编《岛礁岩土工程》本硕贯通教材

教学资源

主要承担:

(1)力学专业本科生《塑性力学》课程;

(2)交通专业本科生《理论力学》课程;

(3)博士生《高等试验力学》课程。

社会职务

主要社会职务:

(1)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ISSMGE)技术委员会 TC303委员

(2)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3)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等职务。

荣誉及奖励

  • 1、香江学者计划,解放军理工大学,2017
  • 2、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河海大学,2014,省部级,一等奖
  • 3、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解放军理工大学,2016,省部级,二等奖
  • 4、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河海大学,吕亚茹,2016,省部级,一等奖
  • 5、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河海大学,吕亚茹,2012,省部级,一等奖
  • 6、2014年度第五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_一等奖(省、部委级),土木与交通学院党委、土木与交通学院,2014-12-01,省、部委级,一等奖
  • 7、军队科学技术奖_二等奖(省、部级),力学与材料学院党委、力学与材料学院,2020-02-18,省、部级,二等奖
  • 8、2020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_二等奖(省、部级),力学与材料学院党委、力学与材料学院,2021-01-25,省、部级,二等奖

招生信息

热烈欢迎有志于海洋建设和快速抢修抢建研究的青年才俊加盟本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