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刘兆玮

职称: 讲师(青年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部门: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党委、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学科: 力学

教学部门: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党委、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电话:

邮件: zhaowei.liu@hhu.edu.cn

办公地址: 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乐学楼811

通讯地址:

邮编: 210000

10 访问

个人简介

刘兆玮,硕士生导师,江苏省“SC博士2013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工程学士学位,2015年获英国卡迪夫大学硕士学位Distinction Degree),2019年博士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毕业后留校继续担任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在此期间参与英国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的基础研究项目2项。202112月,刘兆玮加入河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继续专注于多物理场耦合、智能材料与结构、等几何分析等方向的计算力学方法研究,参与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至今,已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十余篇(第一/通讯作者或导师一作/个人二作共10篇,详见个人主页。所发表期刊包括固体力学旗舰级期刊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计算力学领域权威期刊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Computational Mechanic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以及 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A Solid, Thin-Walled Structures等优秀期刊。五年内文章引用量超500次。同时,刘兆玮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多次做分会场邀请报告并担任分会场主持教学方面,刘兆玮承担两门本科生课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的教学工作,以及留学生研究生的有限单元法课程。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

个人资料

  • 姓名: 刘兆玮
  • 性别:
  • 学位: 博士
  • 出生年月: 1991-07-17 00:00:00.0
  •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 毕业院校: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教育经历

  • 2015-2018,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土木工程,博士
  • 2013-2015,英国卡迪夫大学,结构工程,硕士

工作经历

  • 2018-2021,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计算力学,博士后

研究领域

    刘兆玮博士的研究工作聚焦于计算力学与工程科学的前沿交叉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工程分析软件开发:致力于开发新一代计算力学分析软件平台,通过创新算法设计提升数值模拟的计算效率与精度,为工程和科学计算提供先进工具。2、板壳结构力学研究:重点开展大变形与失稳行为的数值分析,通过建立高精度非线性计算模型,深入揭示复杂载荷下结构的变形机理与失稳演化规律。3、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系统研究热----载流子等多场耦合作用机制,发展高效的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方法,为复杂工程系统提供理论支撑。4、增材制造技术:专注于智能材料结构的形状补偿算法开发,提升增材制造构件的成形精度与性能可靠性。

    近期,重点开展电弹性软体机器人研究,包括:1、柔性主体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2、多稳态驱动机制设计与优化。3、智能材料-结构一体化仿真平台开发。

    这些研究不仅推动了计算力学方法学的发展,同时在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新能源等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相关技术的工程化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和技术解决方案。


科研项目

  • 1、基于等几何分析的自由曲面结构一体化形态创构的理论与方法,2023-2026,余天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河海大学,12272124
  • 2、电弹性软体机器人关键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2024.01.01 00:00:00+00-2025.12.01 00:00:00+00,刘兆玮,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党委、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 3、柔性胸鳍弹性动力学有限元计算程序开发与实验验证,2024.09.15 00:00:00+00-2025.11.14 00:00:00+00,刘兆玮,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党委、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论文

  • 1、Coupled electro-elastic deformation and instabilities of a toroidal membrane.,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2021,Liu, Z.,McBride, A.,Sharma, B.L.,104211
  • 2、Vibration analysis of piezoelectric Kirchhoff-Love shells based on Catmull-Clark subdivision surfa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2022-09-30,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党委、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 3、Isogeometric double-objective shape optimization of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s with Kirchhoff-Love shell theory,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2023-10-01,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党委、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 4、Computational instability analysis of inflated hyperelastic thin shells using subdivision surfaces,COMPUTATIONAL MECHANICS,2023-07-01,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党委、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 5、A Galerkin approach for analysing coupling effects in the piezoelectric semiconducting beams,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 A-SOLIDS,2024-01-01,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党委、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 6、Assessment of an isogeometric approach with Catmull–Clark subdivision surfaces using the Laplace–Beltrami problems,Computational Mechanics,2020,Zhaowei Liu,Andrew McBride,Prashant Saxena,66(4): 851-876
  • 7、Isogeometric FEM-BEM coupled structural-acoustic analysis of shells using subdivision surfa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2018,Zhaowei Liu,Musabbir Majeed,Fehmi Cirak,Robert N.Simpson,113(9): 1507-1530
  • 8、Isogeometric Analysis for the Arbitrary AFG Microbeam with Two-Phase Nonlocal Stress-Driven Model,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2024-03-01,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党委、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 9、Simplified discrete model for axisymmetric dielectric elastomer membranes with robotic applications,THIN-WALLED STRUCTURES,2024-12-01,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党委、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 10、Adaptive phase-field modeling for brittle fracture in isotropic/orthotropic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using multi-patch isogeometric analysis,COMPOSITE STRUCTURES,2025-01-01,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党委、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科技成果

  • 1、一种介电高弹薄壳失稳现象的模拟预测方法,2024-07-08,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党委、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发明,1
  • 2、一种快速弹跳前进的软体机器人,2025-02-13,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党委、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发明,1

开授课程

  • 1、有限元法,研究生,0,48
  • 2、工程力学,本科生,31,30
  • 3、材料力学C,本科生,68,70
  • 4、材料力学B,本科,49.0,48.0

教学成果

教学资源

社会职务

荣誉及奖励

  • 1、江苏省“SC博士”,2022年,省级

招生信息

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力学人才,招收学术硕士研究生,近期主要研究方向: 

1、等几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数据驱动计算力学等。

2、电弹性软体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与优化。

3、自由曲面结构一体化形态创构,板壳结构的多物理场分析。

4、压电、挠曲电材料与结构的半导体效应数值模拟。

5、3D打印的形状补偿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