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曲志昱职称: 副教授 部门: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 教学部门: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话: 邮件: quzhiyu@hhu.edu.cn 办公地址: 通讯地址: 邮编: |
|
10 访问 |
个人简介个人简介: 曲志昱,2008年博士毕业后在中电集团十四所总体部任高级工程师,2014年至2021年,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信通学院任副教授,2015年获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2021年8月至今在河海大学任副教授,中国宇航学会探测与制导专委会委员,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带教导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或参与其它省部级项目或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20余项,近五年主持项目经费总额700余万元。获2020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独立指导硕士生30余人,毕业生中多人由于学术成果突出获“国家奖学金”,获中国船级社最佳论文奖;协助指导博士生6人,毕业6人。指导研究生2020、2021年获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东北赛区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18年获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1项。 如果你想加入我的科研团队,请阅读下面的个人简介详细版~ 本人2008年(25岁)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长期专注于智能雷达信号处理与识别领域,特别是在雷达智能对抗与深度学习结合方面,取得了独树一帜的研究成果,那就是我们的成果不但体现在论文上,还在实际的项目应用中。在中电集团十四所担任高级工程师期间,参与了多个重点型号装备的软件总体设计与开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具备了从系统级角度进行科学研究的独特视野。之后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信通学院担任副教授,进一步提升了教学和科研能力。目前,在河海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持续推动雷达智能对抗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 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电子侦察领域,尤其是雷达信号的智能分选与测向,致力于解决传统雷达信号分选方法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性能瓶颈。近年来,持续将深度学习技术与雷达侦察探测技术相结合,探索智能化的雷达信号识别与对抗技术,以提高电子侦察系统的综合性能,在国内该领域处于领先水平。此外,还在无人机与卫星综合探测仿真系统的开发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力求通过跨平台融合与协同工作,提升多源信息的综合利用效率。课题组研究方向不仅面向基础理论,也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尤其是在智能雷达对抗技术、电子战等领域,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及20余项省部级项目和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项目总经费超700万元,2020年还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在学术成果方面,已在SCI、EI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指导硕士研究生30余人,指导的研究生团队在国内外学术竞赛中屡获佳绩,包括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等。 作为研究生导师,我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科研团队。欢迎有志于雷达信号智能识别和测向、智能电子对抗及深度学习等前沿领域的优秀学子加入我的团队,与我共同探索科技的无限可能。
研究领域: 近年来,专注于雷达智能对抗领域的研究,尤其在人工智能(AI)与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上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研究将雷达侦察探测与AI技术深度结合,推动相关技术创新和跨学科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雷达信号智能分选与测向:基于AI算法,提升雷达侦察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信号处理与精准测向能力。 无人机/卫星综合探测仿真系统开发:利用AI优化多源信息融合与协同工作,开发智能化探测仿真系统,推动先进探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的应用:深入研究深度学习在雷达信号识别、医疗影像识别等领域的应用,探索AI硬件加速实现的高效算法,大幅提升系统性能与处理速度。 通过引入AI技术,不仅为雷达信号处理和对抗技术开辟了新的方向,还在医疗影像、自动化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推动智能化技术的跨界融合与创新。
招生信息 学术型硕士
专业型硕士
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在学术与实践能力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研究生在读期间,除了深入参与前沿科研项目,还能够直接参与到实际项目的开发与应用中,积累宝贵的项目经验。通过参与国家级、省级及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学生不仅能够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还能在实践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指导的学生毕业后,广泛进入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单位工作。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包括:国企科研院所(比例最高),大疆无人机,腾讯,华为,中兴,一汽大众等,许多学生很快就在企业中担任技术骨干。 欢迎有志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领域的优秀学子加入我的研究团队,携手探索科技前沿。 个人资料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研究领域近年来一致从事雷达智能对抗领域的研究工作,将雷达侦察探测和深度学习相结合,从事相关领域算法研究和软件开发工作,具体包括:
科研项目
论文
科技成果开授课程
教学成果教学资源社会职务中国宇航学会探测与制导专委会委员 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带教导师 荣誉及奖励
招生信息学术型硕士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术型硕士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专业型硕士085400电子信息 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包括:国企研究所(比例最高),大疆无人机,腾讯,华为,中兴,一汽大众等 欢迎报考相关专业的同学电子邮箱与我取得联系:quzhiyu@hhu.edu.cn |